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。中職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“拔節孕穗期”,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,學生的理想信念、孝親尊師、家國情懷關系到每個人的成長成才。學校將立德修身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,將孝順感恩、尊師敬長、誠信自律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落實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,把學生培養成既有中華傳統美德,又掌握現代職業技能、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的現代紳士、淑女。
《大學》有云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”,修身是做人的根本,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。學校將修身作為學生在校生活學習成長的第一要務,通過經典誦讀、靜心讀書、灑掃應對、8S管理、勤學苦練、規范管理、三省吾身,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明辨是非、區分善惡,形成做人、做事的行為規范,立德樹人,立志成才。
經典浸潤人生,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優秀品質。
字如其人,字正則身正,培養學生特有的氣質和涵養。
讀書開啟智慧,滋養浩然之氣,倡導師生每月至少讀一本好書,在書香文化中熏陶成長,提高學習能力和效果。
培養學生敢于擔當,樂于奉獻的品質,在勞動實踐中提升和成長。
引導學生注重細節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,為進入優秀企業奠定堅持基礎。
培養學生吃苦耐勞、堅持不懈的品質,為今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技能創造幸福。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健全德技并修、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,堅持以“校風正、師風正、教風正、學風正”為源,以“教學硬件設備齊全,教師團隊德才兼備”為主,以“邀請企業家及技術人才到校授課,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的工學結合”為輔,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、職業素養、工匠精神以及敬業奉獻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。
質量之魂,存于匠心。學校將匠心精神融入學生在校的方方面面,引導學生從細節著手、保有匠心,對學生進行職業性格塑造,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,對專業執著堅守,對創新不懈追求,對工作精益求精,使嚴謹專注、精益求精成為學生職業行為的自覺追求,培養具有誠心、虛心、用心、精心、巧心、恒心的現代職業人。